我是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電解鋁廠運行丁班班長李鴻,非常榮幸代表廣西分公司一線班組長匯報運營轉型給我們班帶來的變化。
我們班現有員工60人,當班期間負責266臺160千安電解槽的運行操作,在運營轉型之前,我們的多項技術經濟指標已是國內同行先進水平,八十年代設計的小槽子可與國內近期400千安大型槽媲美,我們電解工不僅在全國有色金屬行業職工技能大賽中勇奪桂冠,還穿著筆挺的西裝,被邀請出國當起了專家,每當想起這些,我們的優越感、滿足感便涌上心頭。
去年五月,分公司開展運營轉型,我們電解廠被列入試點,當時我們很不理解,心想“160千安電解槽大家都琢磨二十年了,該用的招早就用過了,還能折騰出啥名堂?還能轉到哪里去?”
兩個月后,我和其它的班長被召集到廠里開會,廠主任工程師楊玉榮向大家介紹了運營轉型《診斷報告》,隨著一張張漂亮的幻燈片從眼前閃過,電解槽電壓由4.112伏變成了4.017伏。“幾乎不用投入,僅僅通過改變我們的作業方式就能達到每年降低2000多萬元成本的效果,真是不可思議!”大家議論紛紛,在將信將疑中接受著這份《診斷報告》帶來的改變。
隨著運營轉型的推進,《診斷報告》中21個問題得到解決,奇跡真的出現了,我們的平均槽電壓下降了95毫伏,鋁錠綜合交流電耗降低了286千瓦時。這一結果,不亞于一個重磅炸彈驚醒了我們每一名電解工,深深觸動了大家心靈深處的每一根神經,感受到管理提升的威力,把我們帶進了自主開展運營轉型、打造精益化班組的新旅程。
1毫伏也不放過。1毫伏,一個十分不起眼的數字,可在我們電解鋁廠,槽電壓每降低1毫伏就相當于每年節約成本22萬元。
為了抓住每個1毫伏的機會,我們將槽電壓指標從兩個維度進行分解:一是運用“問題樹”,將它分解為12個相關作業項,按照能做到、能影響、做不到三個角度,劃分給每一名班員,讓他們知道該干什么、該怎么干;二是運用“關鍵績效指標樹”將原來的周統計考核,細分為日、時考核,通過紅、綠、黃業績看板,與其他班組、其它槽子對比,與歷史最優對標,直接展示在操作現場,讓所有的人在第一時間知道自己干得怎么樣,只要落后1毫伏,就找差距、想辦法;只要落入紅區,就感到有壓力,馬上去改進。
問題就是機會,就是潛力。業績指標分解的精細化、具體化和可視化,讓我們看到了問題,找到了潛力,為了把這些潛力變成業績,我們建立了系統的問題解決機制,自己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上報,敦促車間盡快派技術人員解決,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
槽電壓偏離值是影響槽電壓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周20毫伏的波動范圍已是歷史最優。考核周期縮短后,我們在“日看板”上發現了很多超過30毫伏的波動點,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立即召開“諸葛亮”會,運用“魚骨圖”找到了影響槽電壓偏離值的6個根本原因,通過改變巡視周期、增設監控報警等舉措使問題得到解決,提高了槽電壓偏離值的控制精度,每周20毫伏的控制范圍由此壓縮到18毫伏。
眾人拾柴,火焰才會真正高。二十年的積累,我們各自都掌握了一些工作經驗和技巧,通過CBS(中鋁業務系統)最佳實踐分享平臺把大家的經驗、絕招總結、提煉并固化下來,讓它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準則,成為業績提升的法寶,改變單打獨斗的現狀,是我們打造精益化班組的重要基礎。
在車間的組織下,我們認真梳理原有的《作業標準》,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貢獻了出來。自主開展運營轉型以來,我們一線電解工已完成了38項《作業標準》的修訂,其中我們班的槽電壓偏離值控制、甲班的槽效應系數控制、丙班的槽電壓噪聲值控制等操作方法,都成為了分公司新的《作業標準》。
新《作業標準》的推出和執行,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輕松、作業變得更安全、業績變得更好。
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精益化班組的打造過程,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了讓大家盡快熟練掌握新《作業標準》,把自己的訣竅傳授給大家,讓更多的人在第一時間把事情做“對”、做“好”,我們根據分公司人才培養體系的要求,開展了師帶徒、專項能力復制、最佳實踐分享等學習培訓活動。隨著活動的開展,一些體力不好、干不了重活、過去被視為班組負擔的老員工,成為了班里“師帶徒”和向大家傳授技能的香餑餑。我們班新員工易勇廳在老師傅黃鴻書的指導下奪得了分公司電解鋁操作工技能大賽第一名。
一系列培訓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我班整體能力的提升,操作精益化水平和自主改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今年前四個月,我們班的自主改善活動就達到76項。
用一次,就會愛上一輩子。試點階段,我廠的噸鋁綜合電耗由13881千瓦時下降到13595千瓦時;自主開展運營轉型以來,噸鋁綜合電耗又下降了81千瓦時。業績指標的改善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使我們深深愛上了這套工具,目前我們正運用它朝著13300千瓦時的目標持續邁進。
運營轉型,讓我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增加了前進的動力,正引領我們不斷前進、勇攀高峰。